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Family memories in the home: contrasting physical and digital

好久沒有發文了~最近因為再寫論文而在收尋一些文獻,發現了這一篇paper,裡面有些觀點對於用在我論文中的參考文獻還挺適合的,重要的是數位與實體資訊優缺點文中也有提到。內容有點多共17頁,但我已想辦法精簡到說出最重點了~ok~開始聽我來說吧~(oh!應該是看我寫的吧!xd)

如題,這篇paper主要是討論實體紀念品與數位紀念品擺置在家中對於記憶連結程度有何不同,同時也點出了實體與數位之間的物品對於擺放地點、價值、功能和物品整理上的差異性做個探討。共有13位家庭參予,都是中產階級並有小孩。要求受試者給予訪問者參觀3個空間分別為Public、family、personal,並且再每一房間內挑出3樣實體紀念品敘述此紀念品重要性和背後故事。然後再請他們分享他們的數位紀念品。在進行訪問過程中發現,每組受試者都滔滔不絕說出多於9個實體紀念品,並且在說明這個紀念品時,就會開始提到下一個房間的紀念品何其重要,暗示了受試者對於實體紀念品明確記憶的想法。此外根據結果顯示,在實體紀念品中只有16%的人選照片。選擇理由是因為獨特和無法取代的情感,但也有人認為它們看不見情感的重要性。工藝品為最多人選擇28%。顯示出它代表特殊關係的象徵以及強調起源和親密性。更驚人的發現是28%的人選擇每日物件(everday object)當作紀念品,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擁有者每天投入很多時間使用它們,因而產生情感。而數位紀念品因大多儲存在硬體和電腦之中,所以對於記憶連結比較不明確且消極。
----------------------------------------------------------

「家」是一種很實際和社交活動的空間,同時也擁有有很多實體紀念品充斥在家庭的各個角落。因此,「家」也是記憶的累積。我們常會藉者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與實體紀念品互動,或藉由整理紀念品來觸發回憶,而且在整理過程當中,此種情感是愉悅正向有助於增強記憶的連結。紀念品除了代表性之外,實質上它更具有『屬於特定某人訊息』的意涵。因此實體紀念品被認為具較有高的價值。反觀數位紀念品被局限在電腦之中,並且資訊龐大混亂,難以進入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除非有特別明確的目的才會去觀賞,所以讓人難以想起回憶,因此被多數人認為意義價值較低。

然而,實體紀念品又會依據擺放地點而有所不同功能與價值,例如:擺放在pubic和family room是具有象徵事件(event)和親屬關係(relationship),如果擺放在私人空間則會有一種提醒(reminiscing)的隱藏訊息,是屬於私密部分。除了公開放在視覺可視的地方外,另外一種情形則是將它放進一個通常很少開啟盒子裡,然而重新開啟時,那種過程向像是啟動了時空膠囊,當下立即的把情感沉浸於過去世界中。由於這種觀點,會發現一個結論,如果紀念品一直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看得到它們,你就會習慣,但是一但隱藏後,反而會凸起一種過去和現在之間比較,而觸發過去回憶更深沉的情感與驚喜。

然而數位紀念品呢?它大多擺放在電腦,或硬體裝置當中,當我們要使用數位紀念品時,你必須要從層層的檔案夾去收尋,而且在整理過程要花很多時間,這是似乎非常擾人的,如果說要希望把數位紀念品變的像實體紀念品一樣,進入我們日常生活中,那就應該設法排除這些缺點。

以下是這篇paper提出的設計看法:

由於人們比較偏愛可觸知物件(tangible object),可將數位資訊擴增到實體物件上。例如:memory box,他們將實體物件放入一個玻璃盒裡面,玻璃盒外有一個銀幕,當從玻璃盒裡取出實體物品時,外面的銀幕就會顯示關於此物品的數位資訊。或者像是Weiser.M於1991年提出的遍佈運算使用在家中,將數位資訊隱藏在一些吸引人實體物件上,來減少人們對數位資訊的無力感。當然也可以將數位資訊放進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容器內像是電視、收音機…等,讓我們自由選擇,剛好又可自然的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而這些觀點也跟寧靜科技(Calm Technology)一樣,如何解決數位資訊在不打擾人的情況下進入我們日常生活之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