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Making History: Intentional Capture of Future Memories

Lifelogging可儲存大量資料,可供使用者瀏覽『大筆』回憶;而不同於實體物件被『仔細選擇』後的促發回憶,在此,本篇主要探討的是後者。要求10個家庭(必需擁有小孩)來創造出屬於他們的時空膠囊,然後在未來的25年將由他們的子孫打開。10個家庭共收集了369個物件,然後對他們所收集的物件做研究。



人們在未來,到底會想要擄獲什麼?是本篇的主要核心。在開始要求受試者提供時空膠囊之前,他們先做了ㄧ本小冊子,給受試者做事前的引導,詢問他們25年後他們會想給自己或親人知道什麼事,或是否會想留下一些訊息給未來。然後回收冊子後,在與這些家庭做些訪談。

他們共收集到369個物件,其中以照片為最多,受試者認為因為視覺線索會促發記憶的產生,同時也代表人們害怕遺忘,會想要記住某些事。其次為物品,曾經使用過的物品象徵現在的時光,或許未來會消失或樣式已轉變。

同時這篇paper也提出,時空膠囊具有較高的expressive特性,可推論出家人們之間的習慣、興趣以及一些特別的事件,並且具有個人化的特徵。也認為是非數位化的,因為在未來科技產品淘汰速率快,在25年後再看到的一切都可能是old fashion。在personal 方面,不同東西會有不同詮釋,並且會具有期待性對於物品的狀態轉移…。

此外若談到要保存的理由,比較有趣的地方是『預測』某事物對於未來的價值,或者是想比較現在與未來,當然也有少數人只是純粹覺得好玩,或經過多年後,打開會使大家哄堂大笑的效果。

時空膠囊在結論提到 ” the deliberate capture of mnemonic representations.” 和 ”created collections of significant value.”這應該是它主要的定義,而且使人會想隨機取樣生活中的習慣,對於未來想擄獲的回憶,這種行為被看做是積極的,而相較之下Lifelogging和紀念品這種成分就比較低。

沒有留言: